回首頁 關於我們 日誌區 基金會簡訊 出版品 International
永續思維
數位化開展項目
讀書會獎助暨
 知識執守者甄選
獎學金簡介
歷屆得獎論文查詢
情境概念
幕後拍攝日誌
 →分月日誌整理
導演答客問
桌布媒體下載
帳號:

密碼:

保持登入狀態

忘記密碼嗎?

何不馬上註冊!
幕後拍攝之物候情報 : 從昔日農民曆到未來共生生活曆(3):依自然共生的農業文明
發表者 webmaster 於 2003-06-24 00:00:00 (2541 人氣)

時空場景:2018年4月初至5月底的榖雨、立夏、小滿等節氣;共生天堂的樓頂與地下農務區。
演出者:所有共生天使們。

  對天堂而言,是要去擷取環熱帶圈東方農業文明的精髓,跳過西方工業文明所帶來的物質耗用與環境污染,直接進入到物質精用、節用、減用,膨脹精神的共生文明。所以生活於此的共生天使們有必要、有責任去創發出一部可穿透長歷史洪流檢測下的「共生生活曆」。

  而其中東方農業文明裡所擁有近三、四千年與土地共生的經驗,以農村的形式成為主要的傳統生活領域,並在其聚落中依土地經驗建構法自然「共生循環」系統。有別於位於環溫帶圈的西方國家,因擁有先天良好的農業土壤,所以幾乎不用像環熱帶圈,需考慮如何在貧瘠的土地上,依其雙手與老祖宗所傳下來的法自然智慧;相反地則完全藉由發明現代化機械,取代了雙手與日常動腦機會,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對土地採取的是掠奪式的開發方式。例如以Eu、Usa為主的環溫帶圈,由於地廣人稀,每個農民所擁有的土地資源相對於環熱帶圈豐沛,導致其農牧業採取超大面積的「酪農」、「放牧業」、「商業性穀物農業(如小麥、玉米)」等經營方式,每個農場平均的面積,大則可超過 400公頃,小的也有數十公頃,相對於地處環熱帶圈內的東方傳統稻作農業只有幾分地而言,真是天壤之別。然而這些位於環熱帶圈內,已養活眾多人且歷經數千年的農業文明,雖地狹人稠,且每位農民所擁有的耕地面積不大,故長久以來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獲得最大的產量就成為該地區農民每日得以思索的課題。
  
  歷經數千年的蛻變,農民只有透過自己雙手與家庭剩餘之勞動力,發展出精細的耕作方式,才足以維持生計,幾少部份剩餘的才運到市集交換或販賣,可說是自給自足的農業文明。他們大多以稻米為其主糧,並在自家空隙地上飼養家禽、家畜,以獲取主要的蛋白質來源;而筷子為其老祖宗就地取材,並方便米食文化的生活智慧,又別於環溫帶圈以麵食、大塊魚肉(來自於漁場與牧場)的刀叉飲食文化。此外,以米食為主的農業文明,其稻田生產地、或屋舍居住地附近之池塘溝渠設施,更是其精心鋪設的灌溉體系一環,並於其中飼養魚蝦,以補充禽畜蛋白質的不足,而鄰近的坡地也種植桑麻、竹林等,以轉化成其服飾、屋舍的材料之一。而環熱帶圈人口稠密的地區(天堂所在的母國福爾摩沙即是),由於土地資源有限,故每寸土地幾乎都歷經長年精心與智慧的經營,每種農作物,提供了其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等方面之所需,而剩下的廚餘則用以飼養禽畜,或棄置於田中轉變成有機肥料,而人類和禽畜的排泄物更是有機肥料的重要來源,一層雞鴨糞、一層稻草、一層土壤,製成隨處可得且免費的堆肥,這種長期動腦、花心思去精細利用土地以求生機的生活方式,可說是環熱帶圈內農業文明古老生活智慧的表現。

列印模式 轉寄給朋友
評論排列方式
張貼評論時注意:理性發言、切題討論,勿一稿多投或無的放矢。
  • 以下回應評論文章為網友表達之個人意見!
  • 發表者 樹狀展開
    幕後拍攝日誌之
    設備道具
    食物生產
    體驗心得
    食材料理
    物候情報
    生物筆記
    童年紀事
    生存遊戲
    音響情境
    互助合作
    演出劇照
    專題連載
    隨想詩集
  • 共生星球#01 (2009-08-06)
  • 洞黑──我在蟲洞裡看到的世界 (2009-08-06)
  • 風中的決鬥 (2009-04-09)
  • 撞了一個苞之後 (2009-04-09)
  • 天堂的星星 (2009-04-09)
  • 天堂有虎 (2008-10-31)
  • 黃衣大使 (2008-10-30)
  • 關於「天堂」的奇特小說之三 (2008-02-04)
  • 關於「天堂」的奇特小說之二 (2008-02-02)
  • 關於「天堂」的奇特小說之一 (200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