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SARS的好所在(12):離開都市、回到鄉村故里去打拼

日期 2003-06-14 00:00:00 | 文章主題: 專題連載

時空場景:2018年4月24日至5月15日;整個天堂圈。
演出者:所有大大小小的共生天使們。

  回想那時因SARS病毒風暴的影響下,位於凡間都會區內的許多私人企業開始進行「在家上班服勤」、教育當局也推出「遠距教學」,而人們透過網路來購書、購物的比例也較平日成長約二倍之多,而公私部門透過「視訊會議」來開會的比例也隨之大幅地增加。然而,反觀昔日繁榮一時、人來人往的大型購物中心、百貨公司、高級旅館、電影院、銀行、車站、醫院等地方,頓時間變得門可羅雀。
  上述這些現象反映出,那些平日看似相當巨大、安全、繁榮的都市系統,一旦遭受到一時無法抵抗的微小病毒之侵襲入侵時,則面臨到除了隔離與逃離外,幾乎毫無對策,且整個支撐其平日運作的系統幾近停擺。其中又以都市內所謂的現代公共運輸系統,以及因居家與工作場分離的生活模式,致使都市人每日需大規模地移動,也造成可能接觸到病毒的人數陡增。在凡間只要24小時致命的病毒就可經由飛機從一個國家或大陸散播到另一個國度裡。

  凡間人類都市已發展到瀕臨崩潰的階段,它不僅需要剝削弱小或互相競爭其來自四面八方的物資資源外。而且居住在裡頭的居民也可能會時常遭受到變異快速之超級病毒的侵襲。在所有都市先進的公共醫療與衛生系統無法抵禦時,則只能期待僥倖不要被傳染到。然有計畫的離開那個令人生活壓力極大、生活花費極高、人與人高度競爭的擁擠都市,回到原有的鄉村故里去打拼,可能才是明智之舉。

  「擁擠的都市、凋敝的農村」,是天堂所在的母國福爾摩沙的最佳寫照。

  八成的島民擁擠地居住在面積不到二成的幾個大都會區裡,而那面積廣達八成以上的鄉下農漁村卻乏人問津。相對於天堂,則是刻意避開擁擠的叢林水泥都市,而建造在有青山、有綠水的鄉下郊區外。它不僅背椅翠綠的山澗,且面向寬廣的大海。其附近四周的凡間聚落也成散居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到50人,相較於擁擠吵雜的都會區,真可說是天壤之別。




本篇新聞文章來自 祐生研究基金會
https://www.archilife.org

本篇新聞文章的連結網址是:
https://www.archilife.org/article.php?storyid=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