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關於我們 日誌區 基金會簡訊 出版品 International
永續思維
數位化開展項目
讀書會獎助暨
 知識執守者甄選
獎學金簡介
歷屆得獎論文查詢
情境概念
幕後拍攝日誌
 →分月日誌整理
導演答客問
桌布媒體下載
帳號:

密碼:

保持登入狀態

忘記密碼嗎?

何不馬上註冊!
研究課題 > 永續建築相關會議

SB05Tokyo國際會議考察團(3)
Archilife Investingating Mission for SB05Tokyo (3)
Date : 2005-09-24   下載演講全文(PDF) 37.89 KB友善列印Print  轉寄好友Mail Friends
  9月24日,為做好下午2點即將展開研討會之事前準備,當天的午餐特別提早至11時於品川王子飯店內享用道地的壽喜燒宴,以便有更充裕的時間至會場布置準備。
  In order to make the best preparation for the seminar at 2:00 pm, we had sushiyaki for lunch at 11:00 in the Shinagawa Prince Hotel on September 24 in order to save more time to decorate the venue.

  下午2點不到,學員們陸續魚貫進入會場。本次實際參與的學員總共來自7個國家,包括:古巴、哥倫比亞、阿根廷、印尼、中國大陸、印度及台灣等。研討會在團長助理陳秋玉小姐帶動的自我介紹遊戲中揭開序幕,接著由主席黃晉英秘書長帶領林得恩先生、羅陽青先生、蔡坤憲先生及鍾政勳先生展開專題演說,首先由黃晉英秘書長演講「Symbiotic Civilization」:「首先我要提出一個永續建築(SB)的重要公式,此在2002年9月25日挪威奧斯陸舉辦的永續建築國際會議,其中特闢的特別會議中,我代表祐生研究基金會以『永續發展新模式-亞熱帶永續發展的挑戰』為題發表演說。在1970年代以前,一般認為地球的資源浩瀚,永續發展被視為理所當然。而西方先進國利用資源早就發展出共同的模式,簡單的說,就是工業化與都市化。在工業化部分藉著跨國貿易互通有無,循著比較利益發展出各自的特色,但都市化部分藉著工業製品的流通逐漸堆砌出雷同的都市文明。由於西方世界過去的成功發展,讓許多後進國競相學習模仿,除羨慕西方先進國因工業化與都市化造成生活的便利與豐盛外,希望藉著工業化與國際分工,透過國際貿易讓各種先進物資進入到他們的生活。在這樣的市場機制下,後進國漸漸發展出與西方世界雷同的都市風貌。由於價值觀、文化形式受到同化,使建築物與當地的氣候、地理條件是否吻合,很少受到關注。一直到能源危機之後,由於能源的緊縮,才發現全世界都市化地區的主要建築物,在國際貿易下,受到主流西方文明的影響早已呈現同質化,對在地適應上卻產生明顯的不適性,建築非但沒有真正有效的解決居住的問題,反而造成資源變相的浪費與破壞,如能源虛耗、建材誤用等。當天會議包括來自日本的 Professor Kazuo Iwamura,提出『日本共生建築理論與實務之變遷』;來自新加坡的 Professor William Lim,提出『反思西方高科技的發展對東亞地區社會、環境、空間公平性之密切的關聯性』;以及來自香港的 Professor Wan-Ki Chow,提出『對環境親善的建築特色』;大家都同意西方文明的方式對非溫、寒帶的亞熱帶地區並非最佳化,自然造成亞熱帶地區能源的虛耗與能源誤用的盲點,台灣亦然!盲目追隨不同地理氣候區塊的文明是不正確的,必要展開與自身所處的地理氣候區環境對話,藉知識、科技的累積,重新調適在地建築與聚落形式,才能發展出最佳化的模式,做為減輕環境負荷與去除資源、能源的緊張根本手段。我們越來越明瞭人類發展與環境保育間應取法生物間常見的『共生關係』,建構一個高效率的共生循環系統,來減輕生活起居對環境所形成的負荷,這是一種對策,我們稱它為『共生化』,也就是藉著生物學上的互利共生將我們食用的食物,尤其是綠色的蔬果,藉助建築構造使它跟起居者緊密結合,讓我們的Output成為植物的Input,植物的Output變成我們的Input,希望隨著循環效率的提升,從而收斂生活起居行為對外部的負荷。同時,也希望綠色植物的蒸散作用,能讓高溫在建築物的外牆得以下降。構造上取法亞熱帶原住民及古羅馬人控制溫溼度的智慧,企圖將生物界常見的共生關係成為我們與環境對話的新關係。而綠建築結合共生化對策更將是未來通往永續建築的良方。揭露一個永續建築的公式,那就是GB+Symbiosis=SB,亦即為綠建築+共生化=永續建築。同時也提出三個重要結論如下:
一、在地化:建築構造必要有能力回應當地的環境與氣候,同時也要維持起居者的舒適與健康。
二、團隊精神:永續是複合的議題,必要以多層次、多面向的團隊合作,才有可能提出周全的解決方案,同時持續的實驗、精進、執行、反饋,才能真正與環境對話。
三、共生化:『共生化』是一種法自然的小共生模式,人類要與綠色蔬果為主的生物建立更緊密的共生關係,才能不破壞自然,讓自然環境可以永續。

頁次 : (1) 2 3 4 »

Related Files
下載演講全文(PDF)
下載次數 : 1604   檔案大小 : 37.89 KB   檔案類型 : application/pdf